2020年12月7日下午🤙🏻,意昂4举办了主题为“谁更可能成功🌲?——中国、美国和芬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比较”的学术讲座。主讲人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邓莉助理研究员。意昂4孔令帅教授主持,吕杰昕副教授点评🧏。校内外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加此次学术活动。
讲座开始,孔令帅教授阐明此次学术讲座的目的是通过学术分享使比较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如何做比较研究,并介绍了主讲人邓莉老师的学术背景和成果🔵。

之后🌖,邓莉老师分享了对中国🧡、美国和芬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研究。首先,邓老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是当前全球范围的一项重要改革,并探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以此为研究缘起。然后,邓莉老师以政治承诺和实施能力为框架,从政策制定💳、改革路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估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与环境创新等不同维度分别对比了中国🧍🏻♀️、美国和芬兰在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中的作为,以期从中得到启发🏂⛹️。研究中结合对芬兰专家和我国一线教师的访谈,深入分析了教育改革成功的要素和中国教育改革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分享结束后,线上、线下的师生对此话题作了进一步探讨,并由邓莉老师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随后👐🏻,吕杰昕副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邓莉老师发扬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优秀传统🧙🏻♂️,赞扬研究中展现的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并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吕杰昕副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政策抓手”,在具体实践中有不同的表现🫸🏼。面对全球教育改革的大势💦,要继续推行渐进主义的改革,在功利和理想中寻求平衡。

最后,孔令帅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指出我们对国内外的教育现状都要深入了解🕚,寻求改变教育困境的路径,并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供稿: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王楠楠
摄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李 珍